模板施工缺陷引起砼质量通病现象及防治措施
[摘要]本文就如何消除和防治模板施工缺陷制定了解决措施。
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振兴和建筑业的发展,人们的居住条件日益改善,住宅建筑向大开间、大居室方向发展,小尺寸的梁柱预制楼板已不能满足住宅建筑发展的需要。因此整体先浇粱板结构使模板施工越来越普遍。更重要的是目前地震频率的加快和施工质量粗劣,社会各界对住宅质量的认识逐渐加强,对住宅抗震性能及其使用功能要求越来越高。砖混住宅中构造柱、圈梁、大面积现浇板的质量好直接影响整个建筑质量,这些结构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于模板的支设,正确认识由于模板施工缺陷而产生质量通病,对于每位施工技术人员都是至关重要的。
1 柱模板
1.1 现象
(1)炸模,造成断面尺寸鼓出、漏浆、蜂窝、麻面。
(2)柱模板歪曲,造成柱身偏斜扭曲。
1.2 原因分析
(1)模板板缝不严密,砼振捣时侧压力将浆压出。
(2)柱箍间距太大或设置不牢,也是造成跑浆或炸模的主要原因。
(3)柱模板使用前未清理,有砼残渣,造成柱子蜂窝、麻面。
(4)柱子保水性不好,柱模吸水大,造成棱角空鼓。
(5)拆模时间过早,也是造成蜂窝、麻面的主要原因。
(6)钢筋偏移未扳正就套柱模,结果顺钢筋支模,造成砼柱偏斜。
(7)柱模本身已歪曲,未修好就是用,及紧固模板两侧松紧不一致,都是造成柱子歪曲的原因。
1.3 防治措施
(1)柱模板采用木料制作,拼缝应刨光拼严,最好内侧用麻丝袋子钉好,确保砼浇筑过程不漏浆、不炸模、不产生空鼓。
(2)对于层高2.7 m的住宅建筑构造柱,单柱按500~1000 mm设置柱箍,通常要设4个柱箍并用拉紧螺栓拉紧柱箍,使其设置牢固防止炸模。
(3)不管钢模还是木模,使用前必须将表面砼或砂浆残渣清理干净,钢模涂刷隔离剂,木模适量浇水湿润或用麻丝布包好,提高砼保水性能,提高其宏观质量,防止蜂窝、麻面及空鼓。
(4)柱子支模前,必须先校正钢筋位置,底部应做成小方盘。模板外用角钢焊成柱断面外包框,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5)柱子应在底部预留清扫口,便于清扫底部掉落的灰尘或其他杂物,并注意应用活动盖板,清扫后及时钉牢,切不可用砖或木头暂挡,易造成砼跑浆;或将其打入柱内,造成柱有效截面积减小等问题。对较高柱子,应在中部留浇灌孔,以便浇筑砼或振捣,当砼浇至浇灌孔时,应封闭牢固。
2 梁模板
随着人们对住宅使用功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住宅个别部位使用悬挑梁以增大空间利用率,在现行设计中是经常出现的。
2.1 存在缺陷
外形规格偏差,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下挠,梁侧模炸模,拆模后发现梁身侧面有水平裂缝、掉角、表面粗糙,梁底模板嵌入柱梁间,拆模困难。
2.2 原因分析
(1)模板支设不牢固,支撑刚度不够,砼浇筑及振捣时产生位移或变形。
(2)模板支设时未校直撑牢,梁身不平直。
(3)梁底模支设前未事先起拱,砼浇筑过程中荷载增加,梁底下挠。
(4)木模板在砼浇筑后吸水膨胀,而支模时未留有空隙,造成梁侧模炸模。
(5)木模在浇筑砼前未湿润或湿润不够,浇筑后养生不好,棱角处砼水分被模板大量吸收,致使砼水化不好,强度降低,拆模时棱角被粘掉,个别产生空鼓,常温施工时拆模过早,冬期施工砼局部受冻,都是造成掉角的主要原因。
(6)木模板采用黄花松或易变形的木材制作,砼浇筑后吸水变形较大,时砼产生塑性收缩裂缝,也是造成表面粗糙的原因。
(7)梁底模板与柱侧模相交处未稍留空隙,造成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
2.3 防治措施
(1)模板固定要牢固,支设时要认真校对图纸,保证其几何尺寸并进行较直,以减少其外形、规格偏差。
(2)梁底支撑满足刚度要求,竖向支撑间距应保证在砼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通常间距约1 m,横向应设置拉杆,距底500 mm设一道,以上每2 m设一道,并尽可能保持拉结杆件平直,使其受力传递均匀。支撑底部垫实设通长垫木,确保施工过程中不沉陷或均匀沉陷。
(3)梁底模支设时应起拱。(L/400)
(4)木模板梁侧模下口必须有夹条木,钉紧在支柱上,以保证砼浇筑过程中侧模下口不致炸模。
(5)梁模用木模时尽量不采用黄花松或其它易变形的木材制作,并在砼浇筑前充分用水浇透,砼浇筑12 h候应进行覆盖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砼应具有足够的强度(1.2 MPa),确保表面及棱角不受损坏。
(6)支梁木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应考虑梁模板吸湿后表面膨胀的影响,下料尺寸一般应略微缩短,使砼浇筑后不致嵌入柱内。
3 板模板缺陷
3.1 现象
板中部下挠,板底砼面不平,采用木模板时梁边模板嵌入梁内不易拆除。
3.2 原因分析
(1)板搁栅用料较小,造成挠度过大。
(2)板下支撑间距过大,底部支设不牢,砼浇筑过程中荷载增加,支撑下沉,也是造成板模下挠的原因。
(3)板底相邻模板支设不平,造成板底平整度超过允许偏差。
(4)钢模板支设前未修理,边肋不平,支设后板间隙不严,砼浇筑后跑浆,造成板底砼麻面、蜂窝。
(5)当梁板整体浇筑时,将板模板钉在梁侧模上面甚至略伸入梁模内,浇筑后板模板吸水膨胀,梁模也略有外胀,造成边缘一块模板嵌在梁砼内。
3.3防治措施
(1)模板下支承料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支承间距不应大于1 m,板中部一定要设置支承。支承间需设水平拉杆,支撑下部铺设通长垫木,必要时垫木下再加垫横板,保证在砼重量下不下沉。
(2)板模应干规定起拱,缝隙必须嵌实并保持水平一致。
(3)模板安装前,应将其清理干净,钢模板涂刷隔离剂,且涂刷要均匀,防止砼出现蜂窝、麻面。
(4)木模板与梁模连接处,板模应拼铺到梁侧模外口齐平,避免模板嵌入梁砼,以便拆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