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连体筒仓滑模施工
摘 要:结合工程实制,介绍了8连体筒仓滑模施工技术,从工程概况、滑模施工、滑模系统的组装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该工程采用混凝土布料机输送混凝土,加快了混凝土浇筑速度,节省了劳动力。
1 工程概况
承德康达水泥厂水泥库由8个连体钢筋混凝土圆形筒仓组成,分成二行四列,属于群仓。单仓内径12 m,壁厚300 mm,高40m,库顶为有梁板。
2 施工方案的选择
由于工期紧,采用8个筒仓同时滑升。滑升平台面积1 530 m²。从钢筋混凝土漏斗环梁顶面开始起滑,起滑标高14.1 m,滑升到39.2 m终止,滑升高度是25.1 m。
3 滑模施工
3.1 滑模系统的组成
滑模系统主要包括模板系统、操作平台系统、液压提升系统。
3.1.1 模板系统
模板系统主要由模板、围圈和提升架等组成。模板主要采用规格1 200 mm×300 mm的钢制组合模板。模板与模板之间通过“U”型卡连接。
围圈采用[8槽钢,围圈在模板外侧横向布置,上下各1道。提升架每个仓设29个门型提升架。围圈与提升架之间用Φ48×3.5钢管连接。
3.1.2 操作平台系统
采用柔性平台。内外平台由三角架组成,三角架固定在门型提升架上,三角架上铺50 mm厚木板,作为施工操作平台。提升架内侧使用28根Φ20圆钢拉筋,形成柔性平台。三角架下挂吊架,作为混凝土收光和养护混凝土之用。
3.1.3 液压提升系统
液压提升系统由液压控制台、油路系统、液压千斤顶和支承杆组成。
液压控制台使用2台YKT56型和2台YKT36型。
油路系统由电动机、高压油泵、换向阀、分油器和管路组成。
液压千斤顶为GYD-60型,工作起重量30 kN。千斤顶带有调平器。支承杆采用Φ48×3.5钢管,其连接采用焊接。支承杆相邻接头互相错开,同一标高上的接头数量不超过25 %。
3.2 滑模系统的组装
3.2.1 滑模系统的组装流程
安装提升架→安装围圈→安装模板→安装操作平台→安装电气设备→安装提升设备→安装支承杆。
3.2.2 滑模系统组装后的检查和调试
1)进行全面的质量安全检查,保证滑模组装的偏差符合设计要求。支承杆的垂直度、螺栓紧固可靠、焊缝质量等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对检查出的隐患必须及时进行整改。
2)对油路进行排气,清除杂质。
3)进行液压油路耐压试验,加压到12 MPa,每次保持5 min,重复3次。检查密封处有无渗漏、爆裂等现象。
3.3 垂直运输和上人坡道
设置1台QTZ31.5塔吊,主要负责钢筋、支承杆的运输。设置脚手架管搭设的上人坡道1座。
3.4 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生产由搅拌站负责供给,搅拌站生产能力70 m3/h。使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至施工现场,车容量为6 m3/车。现场混凝土的浇筑用地泵输送,地泵与操作平台的混凝土布料机管道相连,布料机将混凝土直接输送入模。混凝土出模后,立即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修补。
3.5 滑模的滑升
3.5.1 模板的初滑阶段
混凝土入模第一次浇筑模板高度600 mm~800 mm,必须分3层进料,每层浇灌200 mm~300 mm高,混凝土要振捣密实,不得振捣模板及钢筋。模板的初滑必须在对滑模装置和混凝土凝结状态(第一层混凝土强度达到0.2 MPa左右)进行检查后方可进行。试滑时,应将全部千斤顶同时缓慢平稳升起50 mm~100 mm,脱出模的混凝土,用手按压有轻微的指印和不粘手,滑模工程中有“沙沙”声,说明已具备滑升条件。
观察液压系统和模板系统的工作情况,经检查工作正常后即将混凝土浇平模板(1 200 mm高),即为初滑阶段结束,便转入正常滑升。
3.5.2 正常滑升阶段
每次浇筑层的混凝土应在同一水平面上,根据混凝土出模强度达0.2 MPa~0.4 MPa(经验是用拇指用力按混凝土面不出水时)所需时间来控制滑模速度,一般为每小时200 mm高,每次提升高度200 mm~300 mm,两次提升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0.5 h。如有特殊情况,停歇时间较长,中间应适当提升1个~2个行程。
以免粘模而损坏混凝土结构。模板滑升时,应使所有的千斤顶充分地进、排油。提升过程中,如出现油压增至正常滑升油压值的1.2倍,尚不能使全部液压千斤顶升起时,应停止提升操作,立即检查原因,及时进行处理。
在滑升过程中,操作平台应保持水平。各千斤顶的相对标高差,不得大于40 mm。相邻两个提升架上千斤顶升差,不得大于20 mm。并随时检查操作平台、支承杆的工作状态及混凝土的凝结状态,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在滑升过程中,应及时清理粘结在模板上的砂浆。对被油污染的钢筋和混凝土,应及时处理干净。
滑升过程中应保持平台水平,平台上的材料应均匀布置,每次提升后应及时检查校正平台的水平度和筒身的垂直度。混凝土下料和振捣必须对称,确保模板受力均匀。
3.5.3 模板的完成滑升阶段
模板的完成滑升阶段,又称作末升阶段。当模板滑升距顶部标高1 m左右时,滑模即进入完成滑升阶段。此时应放慢滑升速度,并进行准确的抄平和找正工作,以使最后一层混凝土能够均匀地交圈,保证顶部标高及位置的正确。
3.6 滑模施工的精度控制
3.6.1 操作平台水平度观测和控制
在滑模开始前,用水准仪对整个操作平台的千斤顶的高程进行观测和抄平,并在每根支承杆上以明显的标志划出水平线,当开始滑升时,即以此水平线作为基点,按每次提升高度300 mm,不断将水平线上移。每台千斤顶有调平器,限位调平器工作时,先将限位档按调平要求的标高固定在支承杆上,当限位调平器随千斤顶上升至该标高处时,筒形套被限位挡顶住并下压千斤顶的活塞,使活塞不能排油复位,该千斤顶即停止爬升,因而起到自动限位的作用。
3.6.2 筒仓垂直度观察和控制
在8个筒仓中挂线坠,测垂直度。出现偏差时,采用平台倾斜法进行纠偏。对于千斤顶需要的高差,可预先在支承杆上做出标记,通过抄平拉斜线,并使用限位调平器对千斤顶的高差进行控制。
4 社会经济效益
通过采用混凝土布料杆输送混凝土,加快了混凝土浇筑速度,节省了劳动力。由于技术措施得当,组织有效,该工程较人工倒模提前50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