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介绍了模板分节脱模施工的工作原理,提出了梁柱节点采用模板分节脱模的施工技术,引入过渡模板的理念,彻底地解决了梁柱节点的质
量通病,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梁柱节点,模板,分节脱模,施工技术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也称节点核心区,是主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框架节点强度和框架结构的抗震能力,必须保证梁柱节
点部位的施工质量。按照原有的支模方法施工,最大的缺点是:混凝土的施工缝与模板的临时间断处重合,梁柱模板之间,模板与混凝土之间严重
分离,施工缝处的模板质量极难控制,容易出现漏浆、胀模、上下错位、颈缩、扭转、倾斜等质量通病,往往达不到施工规范规定的质量要求,甚
至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
为了消除上述质量通病,提高工程质量,研究出一种新型的模板支、拆方法,即模板分节脱模施工工法。本施工方法是建立在对原有支、拆模方法
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在梁柱模板之间(施工缝)引入中间过渡模板———节点模板,该节点模板既是柱模板的一部分,又是梁板模板的一部分,更与
施工缝上、下先后浇筑的混凝土紧密结合为一体,无缝隙。借助这个节点模板的连接作用,参与施工缝梁柱模板的支模及混凝土的浇筑,并且整个
框架结构的模板分节制作,分节支模,分节拆除,从而达到消除上述质量通病的目的。
1 模板分节脱模施工的工作原理
模板分节制作过程中,施工缝处的模板作为一节(称为A模板)。混凝土浇筑至A模板施工缝后,随着混凝土的强度增大,混凝土与A模板的粘结力增
大。利用这种粘结力,加上原有的木方绑扎,使混凝土与模板之间粘结牢固,两者相连始终保持原形、无缝隙,并具有一定的抗振动能力。在浇筑
梁、板混凝土时,不会出现漏浆、扭转、颈缩、移位等质量缺陷。
2 模板分节脱模法施工操作过程(以木模板为例)
对于柱子高度较低,模板能一次性支模到梁底施工缝位置时,整个柱子的模板分为两节,上节为梁板底平至梁柱节点施工缝以下500 mm左右,该部
分模板大致长度为:梁高+500 mm,该部分模板称为A模板。另一节为基础(楼地面)至A模板底平,称为B模板。A模板,B模板通过企口形状连接,做成
凹凸形,企口长度要大于150 mm。另外A模板要正确留出梁头位置,注意该模板梁头宽度要比梁设计尺寸适当加宽50 mm,以便在支梁模板时可调。
施工过程为:支B模板→支A模板→绑扎A模板,B模板→校正A模板,B模板→浇筑混凝土至A模板施工缝处→拆除B模板→支梁板底模、绑筋、浇筑→
拆除A模板及梁、板模板。在整个施工过程中A模板的制作,支模是关键部位。因为它不仅参与柱模板的支模,更参与梁板模板的支模,称为节点模
板。因此整个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模板系统就应由柱模板、节点模板和梁板模板三部分组成。节点模板的施工质量直接决定梁柱节点混凝土几何
尺寸的质量,对于消除质量缺陷具有重要作用。为保证柱模板及节点模板的施工质量,两部分模板接合处要绑扎牢固,表面平整、接合顺直、松紧
适宜,并且保持拆除柱模板,而不连带节点模板,支模时要用经纬仪,双面检查其垂直度,浇筑混凝土时也要边浇筑边校正,直到浇筑完毕。支模时
截面尺寸,阳角方正均应在2 mm以内,节点模板一定要支撑牢固,保证在浇筑混凝土时不移位、不变形,节点模板上、下部分都要用木方固定牢固,
尺寸正确。
对柱子高度较大不能一次浇筑成型,需要在柱子受剪力较小的部位留置施工缝时,也可以采用分节脱模法施工。在施工缝上、下500 mm(计1 m)设
置一节模板(称为施工缝过渡模板,施工缝过渡模板既要参与下柱施工,又要参与上柱模板施工,并与上柱模板一同拆除,其形状同节点模板,上下
均做成企口形,施工方法同前所述。
3 工程应用
在沈阳富海铭尊、中地名都等工程施工中,采用模板分节脱模施工方法,均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从而避免出现上述质量通病。
4 结语
1)在技术上,改变了过去梁、柱模板支模的硬性分割现象,消除了原有支、拆模施工方法不当造成的质量通病,取得了良好的质量效果,为结构的
正常使用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施工缝处的节点混凝土几何尺寸正确,线条平直,棱角整齐,表面光滑平整,增加了建筑美观,使混凝土的浇筑及梁、
柱模板的支、拆模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混凝土结构的模板施工工序趋向合理,有利于提高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
2)在经济上,由于节点模板的用料尺寸较小,为施工过程中木材的合理搭配使用提供了可能,降低整个工程的木材用量,进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另外,采用过去支模方法常使节点处发生变形、移位现象,为抹灰工程增加了难度,耗费了大量的人工及材料。而采用分节脱模法施工,由于不
会发生上述质量通病,如果管理完善,技术水平较高,就可以节省抹灰工序,为降低工程造价提供了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