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忘了密码
|
|
|
|
|
|
|
|
|
|
探讨模板施工技术措施
资讯类型:科技前沿 加入时间:2008年11月26日10:22
 
[摘 要]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模板的施工措施也不断地在改进,本文介绍的就是一些时常用的到的模板施工技术措施。
[关键词]模板;保证措施;技术方案
1 对拉螺栓的应用
在工地上,混凝土柱、墙的支模采用对拉螺栓可以减少支撑,对拉螺栓设在一条直线上,使传力直接,螺母拧紧这样就将力均匀传到外连杆上,不能

使力传到单块模板或内连杆上;否则将局部受力,使模板产生局部变形,对拉螺栓的钢筋直径、长度大小应与设计受力要求相适应。因为许多模板

事故就是由于螺杆拉断、螺母拉开或铁片从孔处开裂变形产生的。同时还要切实检查对拉螺栓的布置是否合理。
实际上,工地支模是支撑与对拉螺栓配合使用的。支模的对拉螺栓沿模板的长方向在模板缝隙中每隔600 mm或750mm放置一个,垂直于模板长边方

向则是每隔一道缝,即每隔600 mm设置另一排对拉螺栓。这样间距太大,仅靠对拉螺栓抵挡不了混凝土的侧压力,必须设置一道支撑配合使用。螺

栓的位置应在同一条模板缝中,上下不能错开一个孔洞。斜拉筋的布置应有规律,基础侧边模板如果采用对拉螺栓与基础内桩头钢筋连接时,应使

拉筋的方向和倾角有一定的规律,以便计算受力情况。要检查传力是否直接可靠。
2 理论分析、合理施工
内连杆的作用是把模板连成整体并控制模板的挠度。外连杆同内连杆相垂直,承受内连杆传来的荷载。支撑或拉筋应着力在外连杆上,使外连杆

形成均衡受力的连接梁。由于柱子或墙底部混凝土水平侧压力较大,该处的横杆也应比顶部密一些,而且应当形成箍,或将横杆点焊成箍,支撑、

对拉夹片也要相应增加。
模板上部最好采用支撑,这样既可以承受拉力,也可承受压力。如果只用花篮螺栓或拉线则只能承受拉力,不能承受压力,而且一旦触动拉线或产

生压力,模板就会失稳、扭转或变形。
柱模之间中部在前后左右两个方向应设连系拉杆,这对柱模垂直和对保证整个柱在一直线上有好处。
柱模板的转角如能用阳角模板拼配,可提高立体刚度。对防止截面变形有好处。
柱墙的水平涨力除被对拉夹片克服外,还依靠支撑只承。柱墙支撑的角度不同所抵抗的水平力也不同,一般以45°为宜,不要太陡。太陡对抵抗水

平力不利,模板易变形,支撑点也易向上滑动。
防止斜支撑着力点的移位。对于混凝土基础的侧边模板,其模外斜支撑应着力在外连杆上,当外连杆为纵向时,应防止斜支撑使横杆变位。斜支撑

下端如支设在土坡上,应采取措施防止基土沉陷,支撑悬空不起作用。有几道混凝土柱或墙时,除顶部设通长连杆定位外,相互之间均应用剪刀撑

撑牢,以防整体几何变形而失稳。
3 质量保证措施
混泥土墙檐口边缘一定要整齐,成一直线。上檐口模板的连杆要求刚度大,稳度可靠。如果是圆弧形构件最好配置圆弧形桁架,桁架之间应连接牢

固、可靠、不变形。对于墙柱模板边的连杆一定采用双钢管。
为控制截面尺寸,墙体两片模板之间应根据墙体厚度用钢管撑头保证墙体厚度一致。模板不成直线不允许浇混凝土。旧模板绕曲不平要修理,新

模板尺寸一定要精确。误差太大累计起来就会改变混凝土断面尺寸。对拉夹片应当放置在模板间的缝中,这样混凝土的断面尺寸就不会因对夹片

而加大。
必须吊线检查或用经纬仪检查两个方向的垂直度,控制柱的中心,及时纠正偏差后固定。对框架结构上下柱也必须用经纬仪控制,以保证结构的整

体垂直度。为了保证混凝土表面光洁平整,支模之前模板表面必须清理干净,刮掉混凝土残渣,修补孔洞缝隙,校正尺寸和刷油。不用未经修理的

模板和不严密模板。混凝土振捣完毕后表面一定抹光。
在梁板交接处,工地上没有阴角模,多用铁皮压焊,不整齐、不严密,一振捣就露浆。应当用统一的阴角模或预先压制成形的铁皮焊整齐。模板与

梁模连接处,模板应拼铺到梁侧模外口齐平,避免嵌入梁模内,以便拆除。
4 严格控制预理件位置
混凝土中预理钢板中心线位置的偏差,规范规定不超过10mm,预埋螺丝中心线位移偏差,规范规定不超过5mm。对于水平位置的预埋钢板和螺丝采

用固定架固定。为了保证螺丝轴线位置,固定架要求用角铁做成框架形式,用钻孔的钢板或角钢,焊在架子上,固定螺丝。用测量方法严格控制预

埋件标高。对于柱和墙侧边上的预埋钢板用4mm小螺丝固定在模板上,不能焊,否则拆模困难。
5 模板的检查与看护
在混凝土施工前,由现场监理、技术人员、质检员对模板质量进行复查。没问题后才可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时应避免刮碰模板的支撑部位,

设专门木工看护,如发现模板走形,立刻停止混凝土浇筑。现场校正。如情节严重,立刻向现场项目经理、技术人员汇报。研究合理解决方案
6 按规程振捣混凝土
涨模是由于对拉夹片或支撑少或传力不合理、支撑不当、混凝土浇注分层过厚、侧压力过大、支撑变形或长扣太少而造成。混凝土必须分层浇

灌、振捣密实,每层混凝土的浇灌厚度应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范围内,在混凝土初凝之前振捣完毕。必须有施工浇捣方案,以克服不密实、蜂窝、

麻面、露筋等现象。
7 制定拆模技术方案
模板拆除前应先制定拆模技术方案,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拆模。拆模应按照措施要求施工,避免造成安全事故。
8 结束语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在几项浇混凝土的施工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证明了此方法是行的,对保证现浇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起到了一定保障作用。

文章来自:滑模机械网
文章作者:信息一部
新闻推荐
 
关闭窗口
 
网站建设 | 广告刊登 | 汇款说明 E-mail: admin@chinasfm.com 技术支持:简双工作室
电话:0371-69131532 传真:0371-63942657-8001
版权说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信息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