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框架结构大模板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摘要:建筑施工对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要求较高,大模板不但能加快混凝土的施工进度而且混凝土外观质量也比较美观。大模板施工要经过抄平放线、安装模板、浇混凝土、拆除模板、整修混凝土面、养护混凝土等工序。大模板施工要着重注意烂脚根、混凝土面与模板粘连,缺棱掉角、裂缝等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及治理方法。
关键词:混凝土大模板施工质量控制
随着国内建筑业的竞争日益加剧,处于核心竞争地位的施工质量的竞争越来越成为许多施工企业在今后不懈努力的方向。对于混凝土施工,不但要重视其强度等内在的质量,对外在的观感质量也越来越为人重视。混凝土施工的外观质量与所使用的模板有直接的关系。传统的模板是采用模数小的模板拼装而成,难免会在混凝土表面留下许多接缝痕迹,如果模板使用次数过多更会使表面不平。新型的大模板施工技术正好弥补了这种缺陷或者减小了这种缺陷的发生。所谓大模板施工就是采用竹胶板、钢板、工程塑料(A B S)、塑钢板等材料将模板的模数加大,使单块的面积远远大于传统模板的一种施工工艺。大模板施工使混凝土表面光洁,而且施工速度快,在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等工程中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大模板施工不注意控制质量仍然会出现很多问题,特别是一些质量通病。祁东新村高层住宅工程项目施工采用了大模板施工工艺,由于采取了有效的预控和预防措施使柱、墙施工质量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工程简况:祁东新村高层住宅工程,位于安徽宿州西昌路,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面积7 4 2 4 m 2,地下室一层,地上十二层。。由于支模面积相对较大,如果采用传统的小模板工艺不但外观质量难以保证而且工期也相对较慢难以达到业主要求。综合各种因素采用大模板施工工艺。
1.大模板施工操作要点
主要施工工序:抄平放线→安装模板→浇混凝土→拆除模板→整修混凝土面→养护混凝土。
1.1抄平放线
在柱、墙的中心线上,设置标准轴线控制桩。用经纬仪引测出控制轴线,并用钢尺放出模板的边线。每段墙设1-2个水准标点,并在柱、墙的边上设控制线,在控制线上确定控制水平线。
1.2模板的安装与拆除
大模进场后,先检查整修,清点数量,消除杂物,涂刷脱模剂。安装时,按顺序吊装,按部位就位,并检查模板的垂直度、水平度和标高。校正合格后,立即拧紧螺栓。对于薄壁的墙还设置必要的对拉螺杆,这样对防止模板内空尺寸变形是必要的,同时也减轻了外支撑的侧压力。柱、墙混凝土强度不低于1.2MPa时方可拆模。拆除模时应先松动对拉螺栓及拆除各种联接附件,再旋转底脚丝杆,使模板向后倾斜与墙体脱开。不能在墙上晃动、撬动或用大锤砸模板。拆模时必须严格按装模的反顺序进行,起吊时吊点应垂直,严禁碰撞墙面。
1.3柱、墙混凝土的浇灌和养护
下料顺序:由机械运输到柱、墙边上,人工向柱、墙内投料。当柱、墙较厚大时,则在柱、墙支撑外搭浇注平台,不能用模板支撑杆件代替浇注平台的杆件,这时机械可直接将混凝土送到平台上,下料时,从每段中间向两边,均匀推进,决不能图方便,直接从一边向另一边推进,由于柱、墙较大,浇注时间长,捣固混凝土时分层一定要严格,不得无止境地捣固下层的混凝土,因为下层混凝土已有可能超过了终凝时间,水泥的水化反应已部分完成,影响混凝土的整体强度。
混凝土应分层浇捣,严禁一次集中下料。第一次下料震捣密实后,方可继续下料,每次下料不得超过80cm(一般工法浇捣混凝土宜分三次进行)。混凝土浇捣至模板上口平时,应用铁板将上口压平。常温下,拆模后,混凝土必须浇水养护或涂刷保护剂。混凝土墙面上的峰窝、麻面、粘皮、掉角及穿墙螺栓孔应及时用高标号水泥砂浆修补。
2.大模板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
大模板施工美观快捷,在支模量比较大特别是单块支模面积较大时比较经济。但是就如同普通支模的混凝土浇注一样大模板施工也存在一些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本工程柱、墙不但混凝土用量大而且单段柱、墙的混凝土用量和浇注高度都是比较大的,因此在以下最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上更要注意控制,这也是在施工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2.1烂脚跟
浇注架和大模板的搭设均按照规范和技术要求完成,浇注过程也符合要求。第二天拆模后发现:在柱、墙的底部位置出现烂脚跟现象,也就是有约10cm高长1米左右的混凝土松散带。
2.1.1原因分析:
1)第一层混凝土浇灌过厚,振动棒插入深度不够,未振透;
2)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混凝土离析,振捣困难或振捣过久造成漏浆;
3)底层模板安装不平整,大模板与基础垫层表面接触处密封不严。
2.1.2预防措施及治理方法:
1)坚持分层浇灌混凝土,每层厚度不宜过大,第一层浇灌厚度不超过50cm;浇注高度应当严格控制,超出规定高度应当开浇注口或用串筒浇注。
2)浇灌前在底层先浇一层5-10cm厚的砂浆接浆,以有效防止底层离析现象发生。
3)底板安装不平时,在模板下脚相当部位抹砂浆找平层。并将模板下部的缝隙用木条等堵严。
4)对于烂根较严重的混凝土松散带,先将表面松散部分剔除,夹的入木片、纸、绳杂物时砌底剔除,然后刷1:1水泥砂浆,然后用C20细石混凝土浇注修补该剔除部分混凝土;对于轻微的麻面,可在拆摸后铲除松动的砂石后,刮一道107胶水泥腻子找平。
2.2混凝土面与模板粘连,缺棱掉角;
在另外一段混凝土柱、墙拆模时,大模板上粘附了较大面积的混凝土表皮,柱、墙上口及边缘拆模后缺棱掉角。
2.2.1原因分析:
1)脱模过早,混凝土强度低于1.2MPa;
2)模板清理不干净,积留混凝土残渣。隔离剂涂刷不均匀,漏刷或隔离剂失效,隔离剂被雨水冲刷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模板粘附混凝土。
3)模板上口砂浆层过厚,强度偏低,模板拆除过早,或拆模时碰撞造成缺棱掉角。
2.2.2预防措施及治理方法:
1)坚持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上才能松螺栓、拆模板的规定;
2)每次拆除模板后应立即清理和涂刷隔离剂,涂刷后要有专人检查验收;
3)拆模时不得用大锤敲击模板,以防损伤混凝土棱角;
4)严重的大面积粘连、麻面,拆模后应立即将浮动的渣子清理干净,然后用1:1水泥砂浆分层抹平。缺棱掉角者,先刷一道水泥浆,然后用水泥砂浆分层补平。
2.3裂缝
在施工时还发现拆完模板后混凝土柱、墙上有局部地方出现水平裂缝。
2.3.1原因分析:
1)模板在浇灌混凝土时被外溢的混凝土铸牢,而不得不采取强力拆模措施,结果造成严重内伤,干缩后形成裂缝,或模板起吊时,吊钩未放在模板重心位置上,起吊后模板倾斜,碰撞混凝土墙体而使产生裂缝;
2)拆模用大锤敲击,巨大的冲击力使尚未达到强度的混凝土产生裂纹。
3)炎热季节混凝土养护不及时,或根本没有养护,致使混凝土产生干缩裂纹。
2.3.2预防措施和治理方法:
1)保证混凝土强度达以1.2Mpa以上才允许松螺栓拆模;
2)混凝土浇灌后应做到工完场清,清除掉落的混凝土。拆模时可用撬棍将模板上下或左右轻微撬动,不得采用摇晃大模板碰撞墙体的方法来松动模板。起吊时吊钩应落在模板重心部位,并稍偏离墙体一侧;
3)拆除模板时,严禁大锤敲击浇注架甚至大模板;
4)墙体拆模后,常温下应立即浇水养护不少于3昼夜,保持混凝土经常处于温湿状态,养护不得少于1 4天;
5)裂缝较大及关键部位,应将裂缝以上部位敲掉,重新支模浇混凝土或用环氧树脂压力灌浆补强封闭。
2.4表面平整度不够或者垂直度不够;
拆模后混凝土柱、墙墙面平整度不够局部出现外鼓,垂直偏差超过规范要求,局部产生偏差。
2.4.1原因分析:
1)大模板安装时未校正,或拧紧穿墙螺栓后没有进行复查;
2)模板安装后,模板或浇注架受外力猛裂冲撞发生倾斜变形,事后未进行纠正;
3)大模板本身变形、扭曲严重。
4)模板之间拼装不平以及支模的支撑刚度不够,包括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
2.4.2预防措施及治理方法:
1)支撑过程中要反复用线绳钢尺校正。先安装正面大模板,用线锤靠吊正确并用钢尺找准位置,以后再安装反面大模板。然后在反面大模板外侧再用线锤校核,钢尺找准位置,最后再用穿墙螺栓固定,并随即用线锤及钢尺校核其垂直度及模板的正确位置;
2)支模后如遇外力冲撞,应重新用复核校正;
3)变形、扭曲过大的模板应送工厂进行修正或剔除不用;
4)支撑应加密设置,并不得用支撑架代替浇注用的下料平台以防止施工荷载对支撑架产生变形扰动。
5)垂直偏差和平整度在15mm以内时,将部分偏差墙面凿毛,用水泥砂浆找平,偏差更严重时,应把变形严重部分的柱、墙墙体凿掉重支模板浇灌混凝土。
总之,大模板工程在施工中推广应用是目前大体积大面积支模混凝土施工的一个总体趋势。这将意味着免装饰混凝土和工艺混凝土将应用于工程建设中,这种对混凝土质量更高的要求,除开文明施工和观感质量需要外,还是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单位施工水平的又一重要反映。经过对以上大模板混凝土柱、墙施工中的质量通病的预防预控和补救,祁东新村高层住宅工程项目混凝土柱、墙工程的施工不但施工速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而且表面平整、减少抹灰等项目,节约了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