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忘了密码
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广告刊登
首页
|
行业新闻
|
科技前沿
|
技术资料
|
企业大全
|
工程展示
|
工程供需
|
人才中心
|
推荐图书
|
会员中心
|
交流论坛
240米钢筋混凝土烟囱滑模施工纠偏纠扭
资讯类型:科技前沿 加入时间:2009年4月1日14:47
240米钢筋混凝土烟囱滑模施工纠偏纠扭
重庆电厂扩建240m钢筋混凝土烟囱千1984年10月初滑升结束。筒底直径23.2lm,筒首内径6m,底部壁厚70cn:,经三段(7%、3%、1.53%)变坡壁厚为23cm。由于烟囱很高又是单筒,滑模施工中平台极易产生飘扭,在日照、风力作用下飘扭因素更为复杂。施工中,由于采取了有效措施使中心飘移值一直控制在30mm以内,筒首飘移在十5至一7mm;筒身最大扭转19lmm,筒一首扭转25mm,取得了单筒烟囱滑模施工控制筒身飘扭的良好效果。
转吊重物;4.平台组装松动,刚度不够,提升架不垂直等。
由于施工平台飘扭导致筒身中心偏移和筒身扭转均系滑模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因此,必须选定可靠的测量方法和有效的预防、纠正措施。
一、报、扭产生原因
(一)施工中由于平台飘移引起筒身中心偏移的因素较多,一般有下列一些原因:1.施工平台上荷载不均;2.模板坡度不符合设计要求、不对称;3.入模混凝土浇灌顺序不对;4.吊笼导索张力不相等;5.钢筋位置不正确(提升时与模板相碰、挂);6.千斤顶行程不同步;7.凤向、风力及日照影响等因素均能引起平台飘移;
(二)平台产生螺旋式扭转导致提升架倾斜使筒身扭转,混凝上表面呈螺旋刻痕。其原因:1.如前所述平台上荷载不均,混凝上浇灌顺序不合理,风力风向作用,千斤顶不同步、不水平不仅使平台飘移而且能产生扭转;2.收分模板收分不对称,抽拔模板未及时抽拔,这在未设置抗扭刚性剪刀撑时更容易产生扭转;3.平台上甩爬杆只朝一个方向转吊重物;4.平台组装松动,刚度不够,提升架不垂直等。
由于施工平台飘扭导致筒身中心偏移和筒身扭转均系滑模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因此,必须选定可靠的测量方法和有效的预防、纠正措施。
二、纠正措施
(一)根据平台产生飘移的原因可采取如下纠偏措施:1.平台倾斜法;2.改变浇灌混凝土顺序;3.顶撑法;4.索拉法即在偏移反向一侧平台辐射梁与主筋之间拉数根花兰螺丝索,提升时通过调节花兰螺丝将平台逐渐拉回到正确位置;5.模板变坡及模板位移等。
(二)纠扭措施:1.双千斤顶作用;2.千斤顶底座垫楔形铁片;3.花兰螺丝索上下对拉倾斜提升架等措施。
以上措施系控制质量的手段,有的方法费工费时造成停滑时间较长,可能影响连续滑升和工程质量。我们认为施工中应以预防为主,做到有备少患为佳。做到勤观侧,勤纠正,控制平台水平度和支承杆垂直度以保持较小飘扭值。平台高差应小于直径的亦不超过scm;相邻两提升架高差控制在2cm以内。我们除在主筋上注标记控制平台水平外,还以无色塑料管盛红色溶液构成水杆连通器显示平台水平度(由于污染塑料管透明度,未继续使用),平台上使用DZS3型自动安平水堆仪,该仪器具有在8产水平倾角内可自动调乎性能,能快速对平台进行操平工作,于是每次提升前都对平台操平,并填人记录表(见表1及图1)。
操作平台调平工作在滑模施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保持其水平度使千斤顶同步上升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欲只从控制千斤顶同步上升保持平台水平,这在滑模施工过程中是不现实的,由于油压不均,回油是否全完,荷载不等,模板与混凝上摩擦力不均……,均能导致千斤顶不同步造成平台不平和飘扭。
若平台不平,将低向一侧一定数量千斤顶先提升,让平台恢复水平后再同时提升全部千斤顶,与此同时发射测中激光束,光斑投射到平台中心吸收靶上以检查提升过程中平台中心位置变化情况;若中心偏移,可关闭偏移反向一侧千斤顶上针形阀,偏移侧千斤顶仍继续提升让平台中心回到正确位置(激光斑映在平台中心吸收靶上)。
为防止平台扭转,在外固定模板上设抗扭刀片(一65x10只1100为宽x厚只长),见图2。伸人筒壁Zcm(兼有控制混凝土保护层效果);沿外模板提升架间连续设置滑块式抗扭刚性剪刀撑以保持提升架垂直,让千斤顶始终在铅直的支承杆上爬行(见图3);千斤顶采取两个一组(径向)与三个一组(甲)相间布置;支承杆与筒身环筋每间隔60cm施焊;内外主筋设对拉钩,支承杆处焊斜筋构成空间骨架;混凝土浇灌方向要正确,日照一侧一般应后浇灌(这在夏季施工尤为重要)。平台、模板系统组装应牢固并具有足够刚度以免产生初始变形。一些看来不重要的问题在施工中而被忽视,造成平台飘扭严重和纠正困难。我们的做法是:
1.合理布置平台上荷载(机具材料人员),尽量减少平台上物体缆风面积;
2.控制平台水平度,保持平台较小飘扭值和不平度;
3.严格遵守混凝土浇灌程序:控制每一浇灌层厚度,并做到混凝土分组、同时、对称入模和振捣;
4.结合纠偏,平台偏移侧亦可后浇灌混凝一1几,一般情况下,日照一侧应后浇灌;
5.每次提升前对平台进行测中、操平,其数据作为纠偏和控制平台水平的依据;根据数据大小一次或逐次进行调整;
6.进行平台纠偏调平的同时进行中心观测以监视平台中心飘移情况及时纠正;
7.进行风、日照影响筒身飘扭观测;
8.酉己备高扬程水泵对筒身混凝土进行水浴降温养护以减小筒体方位温差,控制日照对中心飘移影响;
9.及时对外(经纬仪)测站观测平台飘扭数据、平台中心观测数据、平台1号、2号点锤球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有无相互矛盾之处,并决定对平台是否进行纠扭。
这次滑模施工,进行操作平台操平810次,对中观侧721次;外(北、东向)设经纬仪测站进行风、日照影响筒身飘扭观测181次(主要是对100标高以上);在平台辐射梁下对称于平台中心2.5m处设(1号2号)双锤球吊至筒底室内地面观测721次(以此与中心观测及外测站观测数据互校),经多方案观测,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做到了“胸中有数”。
要重视预防,在施工中仍采用了以下纠偏方法:
1.平台倾斜法当中心偏移出现时,据偏移值大小,将偏移侧千斤顶先提升2~3个行程,让平台产生高差,再利用同时提升产生的水平推力,使平台朝偏移反方向一侧移动达到纠偏,此法简单易行效果显著,是这次施工常用的方法。但应注意,视中心偏移值大小决定平台倾斜的高差并分次进行,且每次使平台倾斜值应小于平台直径l200’以免造成纠偏“过正”导至筒体外形突变。
2.改变浇灌混凝土顺序当中心偏移出现时,先浇灌偏移反向一侧混凝土,利用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及先浇灌混凝土强度高与模板摩擦力大而提升慢,反之偏移侧后浇灌混投土提升快,由提升快与慢使平台出现高差产生水平推万,迫使平台中心复位。
3.顶撑法此法有两种操作方式,其
一用6~8根圆(枯)木,一端支于内模板提升架下端;另一端支于平台下中心鼓圈或第一道平台环形梁上,用手摇千斤顶或手搬螺杆调节,提升时由于筒身半径收小而模板系统产生径向推力,通过顶撑木杆传力作用于鼓圈上使平台中心复位。这次我们使用的是将八根木枯,在平台下对称地一端支于中心钢圈上;另一端是前置顶轮的手搬螺杆顶在筒体内壁上,并用功6钢筋吊挂在模板围擦上,顶轮与凝混土内壁间垫一块弧形钢板以分散作用力。操作方法和作用原理同前所述。注意纠偏应分次进行,未使用的木撑杆不应受力以免顶裂筒壁混凝土,随着滑升高度增高而半径减小,木撑杆应相应裁短(断面亦相应减小)。这种纠偏方法当筒壁较厚时效果很好,到了筒身上部因壁厚减小,纠偏时太敏感,易出现纠偏“过正”,不易准确控制。木枯顶撑纠偏及受力分析见图4。
纠扭。当筒身扭转值较小时,利用千斤顶甲(外壁主筋两个,内壁主筋一个)布置沿环向的两个,一提一停反复进行使倾斜提升架恢复垂直达到纠扭。
在筒体滑升到57.93m标高时,由于气温高,混凝土出模强度偏高,提升时千斤顶由5~6MPa正常工作压力上升到SMPa,漏油严重,加之平台及模板系统组装松动变形,出现提升架倾斜,支承杆失稳,此时平台产生最大扭转19lmm。除采取加固支承杆、更换漏油千斤顶外,用花兰螺丝索对拉倾斜提升架,提升时通过紧花兰螺丝使提升架恢复垂直,纠扭效果良好,纠扭后放松对拉花兰螺丝索。此法操作简单可靠,是这次施工中常用的方法。
由于采用抗扭刚性剪刀撑、抗扭刀片及支承杆间隔60cm与环筋焊牢,并焊斜筋加固,内外环筋加N钩拉接,使各组支承杆与内外环筋构成了空间骨架,对阻止平台飘扭起了重要作用。以至滑升到200m以上标高时,平台飘扭处于稳定趋势。设计单位提供资料在最不利情况下在筒首当日照筒身方位温差达20℃,筒首中心位移偏差为48cm。
施工中经采用水浴法降温养护,消除了日照偏移对施工的不良影响。
滑模施工正是重庆夏秋高温季节,对施工极为不利,由于对困难考虑得多一些,加之可靠的测量方法和有效的纠正措施取得了施工的良好效果。
文章来自:
滑模机械网
文章作者:
信息一部
『
新闻推荐
』
『
关闭窗口
』
网站建设
|
广告刊登
|
汇款说明
E-mail: admin@chinasfm.com
技术支持:
简双工作室
电话:0371-69131532 传真:0371-63942657-8001
版权说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
信息处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