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忘了密码
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广告刊登
首页
|
行业新闻
|
科技前沿
|
技术资料
|
企业大全
|
工程展示
|
工程供需
|
人才中心
|
推荐图书
|
会员中心
|
交流论坛
探讨简化烟囱滤筒采样、消解和测试的方法
资讯类型:技术资料 加入时间:2008年10月16日10:39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同一只滤筒中完成烟尘与多个金属项目采样、分析的问题。
关键词:烟尘采样铅、镉分析
1 前言
一直以来,烟囱烟尘和金属元素样品的采集是分开完成,样品消解时,各金属元素样品是分别进行,不但耗时长,而且浪费滤筒、试剂等资源。本文在保证监测结果质量的基础上,提出两个观点,一是烟尘与金属项目在同一滤筒采样;二是铅、镉同时消解。先“重量法”测定烟尘,然后消解滤筒,原子吸收法测定烟尘中铅、镉含量。加标回收实验,方法回收率Pb95.7~104.5%、Cd93.7~99.3%,RSD(n=10)Pb2.9%、Cd1.9%。实验证明,该方法省时、简便,结果准确。
2 实验部分
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WFX-120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仪器工作条件见表1);
3012H自动烟尘(气)测试仪。
所有试剂均为优级纯。
铅、镉标准使用液:Pb为100μg/ml、Cd为10.0μg/ml。
2.2样品采集
用3012H测试仪和滤筒(已预处理[1])于烟道采集样品,采样点位的布设和操作步骤、频次和时间按国标规定进行[2],分别得到三只滤筒,编号为B31、B32、B33,具体采样参数见表2。
2.3 烟尘分析
烟尘项目分析方法按国标“重量法”分析[2],分析结果见表3。
表3:烟尘分析结果
滤筒编号 折算后烟尘浓度C(mg/m3)
B31 79
B32 76
B33 73
2.4 样品消解
将完成烟尘分析的三只滤筒剪碎,分别置于150ml三角瓶中,加30ml盐酸,低温微沸约10分钟,稍冷,加10ml硝酸、5ml过氧化氢,继续消解至完全,近干,加1%硝酸溶液20ml,低温加热溶解盐类,用1%硝酸溶液定容到50ml容量瓶中,待测。在制备样品溶液的同时,取同批号空白滤筒两只,按样品溶液消解操作步骤,制备空白溶液2份。
2.5 标准工作曲线
配制铅、镉标准系列,浓度分别为,
铅:0.00、0.50、1.00、3.00、5.00、10.0μg/ml、
镉:0.00、0.10、0.30、0.50、1.00、1.50μg/ml。
按表1仪器工作条件,依次测定标准系列、空白溶液、样
品溶液。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分别为:ypb=0.0306x+0.0030(R=0.9997)、ycd=0.4073x+0.0015(R=0.9998)样品溶液测定结果见表4。
表4:样品溶液结果
滤筒编号 元素 50ml消解液含量(μg) 换算成大气浓度(mg/㎡)
B31 Pb 80 0.1
Cd 8 0.01
B32 Pb 63.5 0.08
Cd 6.5 0.01
B33 Pb 57.5 57.5
Cd 5 0.01
3 结果与讨论
3.1 样品滤筒的制备
用人工方法制备条件试验、方法精密度和回收率等所需的样品滤筒。取已经过预处理的空白滤筒,在同一只滤筒中分别移入Pb、Cd标准使用液,于红外灯下烘干即可。自制的各样品滤筒(样品1~20号)分别含Pb、Cd量为100μg、50μg。
3.2 消解液选取试验
取自制的样品滤筒3只,按表5分别试验三种混合酸组合,消解时间按微沸2小时处理,原子吸收法测定出样品溶液中Pb、Cd者使社会无止境的发展壮大,后者使社会维持在稳态附近,两种机制相互平衡;
乘补原理:和谐社会内部的各种功能在动态平衡中应有乘有补,当社会局部出现问题时,某些因素应乘机膨胀成为主导,控制局面,与此同,当良好势头缺乏能量,某些因素应及时地补充;瓶颈原理:和谐社会应给某些增长过快的因素设置瓶颈,限制其加速度,等周围其他因素跟上来并且达到动态适应之后,瓶颈才自动放开,通过这样的机制,社会内部各种因素的发展都成S型的发展,这有利于整体的动态和谐;循环再生原理:和谐社会内部应形成循环再生的机制,当一种因素发展成“废物”时,通过这种机制的调节,它应该在另一领域里称为“原料”,这种周而复始的良性循坏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多样性和主导性原理:社会各因素的多样性越明显,社会内部就越复杂,从而使社会和谐的各种因素匹配的几率增大,分散风险,增强稳定性,与此同时,和谐社会必须有主力因素,引领整个社会向前发展;生态发展原理:和谐社会的发展与演替的目标应在于功能的完善,而非结构或组分的增长,生产的目的应在于对社会的服务功效,而非产品的数量或质量;机巧原理:和谐社会的各种因素应善于抓住一切适宜的机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甚至对抗性、危害性的力量为整个社会系统服务,变害为利,减缓危机,化险为夷[1]。
4 结语
随着生态学的不断发展及其与其他学科的交融,它必将不断地与时俱进,成为融理论研究、理论指导及生产实践于一体的交叉学科。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是促进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协同与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生态学必将发挥其综合性与交叉性优势,为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文章来自:
滑模机械网
文章作者:
信息一部
『
新闻推荐
』
『
关闭窗口
』
网站建设
|
广告刊登
|
汇款说明
E-mail: admin@chinasfm.com
技术支持:
简双工作室
电话:0371-69131532 传真:0371-63942657-8001
版权说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
信息处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