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忘了密码
|
|
|
|
|
|
|
|
|
|
滑模施工技术在超高无线测试塔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资讯类型:技术资料 加入时间:2008年12月24日11:31
 

摘要:文章结合工程实践,针对滑模的施工,主要介绍滑模系统的设计、滑模系统的组装、滑模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滑模;系统设计;超高
1工程概况
某测试塔设计高度为120m,110m以下为钢筋混凝土圆筒结构,110m以上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式观察室。筒身底部±0.00外径为10.6m,顶部直径为8.0m,筒身在24m以下、24m~60m、60m~83m及83m以上的壁厚分别为60cm、50cm、40cm及30cm,外壁坡度60m以下收坡1m,60m以上为直筒。筒身的混
凝土等级主要分为2类:60m以上及以下分别为C50、C40。
2滑模系统设计
2.1操作平台系统
项目筒身外型为圆形结构,直径在8m~10.6m,但结构高度达到120m。根据工程特征,操作平台采用辐射状空间下撑式平台,并按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最不利荷载组合验算平台的强度、风度及抗风性能。本工程滑模操作平台共分上下2个,上平台2根[12主辐射梁、8对[12辐射梁、若干附加[12辐射梁、外栏圈及一道加强圈组成,下平台由2根[12主辐射梁、8根[12辐射梁及若干附加D48×3.5钢管组成。
2.2模板系统
由内、外模板和二道内、外围圈及滑动收分螺杆组成,通过21榀提升架与平台系统联成整体。为加强外模下口的强度和整体性,可在其下口设置钢丝绳围箍一道,用倒链栓固。
2.3液压系统
本工程提升设备选用GYD-35楔块式千斤顶,根据负荷计算,共投入21个千斤顶(另配19个备用)驱动整个平台向上提升。支承杆采用D48×3.5,均为埋入式支承杆。千斤顶由1台液压控制台控制,共分8个油路分支,每个油路控制3台千斤顶。
3主要施工方法
3.1支承杆施工
支承杆一端为平面,另一端加工成为一个3mm高的45°倒角。两支承杆连接时,在千斤顶上方将有倒角的一端和平面端对接,在倒角槽中进行点焊,临时固定上下两支承杆后,待对接接头滑至千斤顶下方进,在接头部位进行焊接加固。支承杆一次性消耗,用于代替对应位置主筋。
3.2模板收分
筒身在60m以下收坡1m,坡度相对较小,因此可以滑升2次进行一次收分,即每滑升60mm,调径丝杆收10mm,调整塔身外径。调径的起点及方向根据平台的垂直度偏差和扭转偏差情况而定。调径时用扳手调节丝杆,将门架向内或向外移动,并在辐射梁上划尺作为调节的依据。平台顺时针方向扭转时,调径可沿逆时针方向进行,反之则顺时针方向进行。这样可以抑制部分平台的扭转及中心偏差。
4混凝土浇筑
本工程属超高构筑物,混凝土垂直运输主要依靠电梯,用溜槽接至施工平台。滑模混凝土均要求分层交圈浇筑,出模强度控制在0.2MPa~0.4MPa,坍落度40mm~60mm。浇筑时,应沿筒壁周均匀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为300mm,正负偏差不得超过50mm。浇筑时,应对称地变换浇筑方向,防止模板向一个方向倾斜和扭转。
5模板提升
滑升分为3个阶段:初滑、正常滑升、末次滑升。每次浇筑混凝土前应空滑2个行程,检查所有千斤顶是否正常工作,同时检查凝结强度,尽量避免及梁出现拉裂、拉伤等现象。一般混凝土分层浇筑到模板高度的2/3时即将模板提升1~2个千斤顶行程,观察液压系统和模板系统工作情况,当每一层混凝土强度达到1kg/cm2~3kg/cm2时,即可转入正常滑升。正常滑升时两次提升时间间隔不宜超过1.5h,否则应增加1~2次中间提升,中间提升高度1~2个千斤顶行程。
6垂直度控制技术
筒身滑模施工过程中,高空作业,操作平台受风力、施工荷载分布不均匀等原因,平台中心极可能产生偏移。固此,垂直度控制对于超高构筑物尤重要。
①加强支撑杆的垂直度检查,如有倾斜立即纠正,但对于已发生偏移的平台,可以将支承杆向需纠正的方向倾斜,角度不得超过8°。
②严格控制每层混凝土的浇筑厚度,每提升1m即用激光铅垂仪对中一次,发现偏及时纠正。
③对于已发生偏差,可以提高平台偏移方向一侧的提升架,并将反向一侧提升架降低,使平台形成倾斜,以在滑升时平台较高一侧产生一个附加水平推力,使平台的往垂直中心线复位。
④对于已发生偏移的平台,也可在偏移反方向的内模上加一支撑杆,另一端支撑到已浇筑的筒壁上,滑升时产生一个附加水平推力,使中心线复位。
⑤将控制台布置于平台中心,以尽量减少平台所受偏心力,并期清理平台上多余物,特别是减少钢筋堆放量。
7筒身扭转控制技术
对于偏差的控制应以“预防为主,纠正为辅”为原则。偏差出现时,应逐步调整,避免出现急死弯及筒身混凝土被拉裂等现象。
①滑模提升架间设置能灵活转动的剪刀撑,使提升架和支承杆保持垂直状态时,减少外力干扰。
②滑升中出现扭转时应及时纠正。纠正滑模扭转可采用调整千斤顶高差的方法,迫使支承杆沿扭转方向的反向倾斜一定高,利用滑升过程中支承杆的导向作用逐步消除扭转。
③当平台出现扭转时,也可采用调节周边千斤顶提升高度的方式纠正,即将顺扭方向一侧的千斤顶升高,然后滑升一个行程,如此反复即可控制扭转。
④在筒身混凝土浇筑时,每隔一定间距埋入适量的钢丝绳,当发生扭转时,通过倒链连续钢丝绳强行纠正平台及模板扭转。
平台偏移纠正方法示意图支承杆推力方向支承杆中心偏移方向
文章来自:滑模机械网
文章作者:信息一部
新闻推荐
 
关闭窗口
 
网站建设 | 广告刊登 | 汇款说明 E-mail: admin@chinasfm.com 技术支持:简双工作室
电话:0371-69131532 传真:0371-63942657-8001
版权说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信息处联系